69中文网 > 极品吴掌柜 > 第703章 高薪养廉

第703章 高薪养廉

69中文网 www.zw69.com,最快更新极品吴掌柜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绵州

    “哪里来的混账东西?不知道这里是大顺王宫邸,还不速速退下。”

    来人五短身材,面如活蟹,暴露着活鱼一般的眼睛,扁鼻阔口,状貌十分凶恶,大顺王宫门口两个守门的僧人反被对方盯得全身发憷,就在两人准备张怒发飙的时候,对方朝两人骂了几句粗口,见好就收的转身逃走了,让两人暗暗松了一口气,宫门口这短短一个时辰之内前前后后来了不下三波这样面目憎恶之人,对方动口不动手,根本就没有闯宫的念头,从这些人一身的穷酸青衣打扮上看,都来自一些苦寒人家的读书人。

    这也怪大顺王办事鲁莽,再过一个月,便是金秋八月,今年可是读书人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三年一度的秋闱即将到来,十年寒窗苦读,就为了能够考取个功名光宗耀祖,更能够吃上官家饭。并不是人人都能靠荫补、恩补混个一官半职,顺顺利利吃上官家饭,寒门学子也只能靠熟读四书五经,凭真本事过关斩将,独占鳌头,才能真正的在官场获得一席之地,大展一番拳脚,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读书人都有机会,而且并不是说一说闹着玩的,像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这些前朝大儒,哪个不是一朝成名天下知。坏的是皇帝太过于醉心于艺术,让奸党,阉人把持了朝政和军队,只不过这依然阻挡不了学子们考取功名的热情。

    宋代的科举有贡举、武举、制举以及词科四大类,好有国家级的医、算、书、话等专门学校学习,通过相应的考试后,依然能当上公务员,有点像现在的艺术特招、成人考试,只不过升迁的机会还是比进士统招小得多。

    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浑称“贡举”,名额一般只有一两名。武举就不说了。制举:即“制科”。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唐朝科举中的一种,通常分常科和制举。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随时设科,名目繁多。最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博学宏辞科等。唐文宗以后制举始实际停废。宋代制举又称特科,由大臣引荐,由皇帝直接考试。北宋许多名臣都应试过特科。词科是什么呢?就是选秘书,专门考古代公文,什么诏书、表啦,苏东坡后来就专门干这个,还有檄、箴、铭、序等。有宋一代前后有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词学科四种,且名额更少,每科最多才录4-5人,终大宋朝也只有一百多人被录用。

    医学院、算学院、书学院、画学院学有所成、名列优等,也能直接当官,医官就别说了,差距实在太大,这必须得有真本事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算学院混得好,可以审财税,混到军队里面油水更多,底下的那些人打仗后要报销军费啊,吃拿卡要,分分钟富甲一方。清代学这个的特别吃香,宋朝应该也差不到哪去,特别是童贯这种多报人头吃军粮的人,你在上面动点歪脑筋,好处自然也不少。书学院就没什么混头了,就是字写得不错,当当抄写员而已,虽然活字印刷已经流行,但必须得有人写底板啊,编撰一下前朝史书,反正是富不了,饿不死。画学院和书学院应该也差不多,虽然赵佶本人是个书画大家,只是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那位)这样的也只混到了翰林待诏(文学、经术、僧道、书画、琴棋、阴阳等各色人士以其专长听候君主召见,称“翰林待诏”。清朝以后,翰林院的主要职能是编修书籍,撰拟册文,为皇室解经讲史,以及充当科举考官等,与政治了然无涉,属于职清事简的文人闲职),可见也就混口饭吃而已。

    这些考试里面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贡举,也就是常科,是寒门学子一跃龙门的主要途径。在北宋前期,贡举考试又分进士、明经、诸科三种科目,其中的诸科有包括九经、五经、三礼、三传、三史、学究、开元礼、明法等不同的级别和内容。王安石变法之后,只剩下进士一科,明经、诸科渐渐被策论等取缔了。

    大宋朝可以说开士大夫之先河,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皇亲国戚,宗室子弟,贩夫走卒,山野乡民皆是来者不拒,但以下情况例外。

    第一:和尚,道士不行。出家人‘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形之中’,是不应该再入俗世,再惹尘埃的,所以就有了这么一条禁令。北宋时有个进士,父亲是道士,母亲是尼姑,自己却照样出来当官,出家人虽然出世,却不妨碍后世子孙当官。

    第二:吏不行,就是专门给官儿们写文书,抄抄案卷,身在官府却不属于官儿的人士。宋元之交写《文献通考》的大牛马端临给出了这样的原因:‘盖惟恐杂流取名第,以玷选举也’,这不用解释大家应该都清楚了。宋江这个‘笔墨小吏’,也就只能喝醉后题题反诗,当个中二愤青,拉帮结伙,另辟蹊径了。

    第三:人品绝对不能有问题:犯过罪,坐过牢,脸上刻了金印,甚至不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不友爱,危害乡里而恶名在外,甚至往上三代追溯,只要有犯过重罪的,对不起,终身取消报考资格。

    第四:身体不能有重大残疾:聋哑弱智,四肢之一残废、腰背脊柱断折和侏儒属于废疾;疯癫绝症,两个以上肢体残废,两眼全盲称为笃疾。废疾、笃疾是不能报名参加科举考试的。

    第五:家里有人亡故:官吏一般叫丁忧,就是必须回家服丧,学子服丧的期限是一年,或者至少超过三个月,才准许报考。

    宋朝和之前的唐朝一样,科举考试有了解试和省试,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又增加了殿试。解试在京城由国子监组织,在地方则由州府和转运司分别负责组织当地普通考生和地方官的家人亲属们参加。解试一般在秋天(农历八月,所以也叫秋闱,具体考试的情况我已经在前面说过了,这里不赘述了)进行,考试通过的被称为解士,也就是要被解送到京城去的士子。而解士的第一名叫解元----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就被称为唐解元,要不他陷入漏题的风波,他晚年不至于混得那么惨,当然也不会写出《桃花诗》那么有深度的文章,算是有得必有失吧。明清的公务员第一级考试称为乡试而不是解试。

    解士们被解送到京城,到第二年正月再参加省试(明清称为会试)。省试结束,通常在二三月放榜公布通过考试的考生名单,然后就是最后一级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了。殿试结束后要最终给高中的进士们排名定次,也就是决出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以及其他各甲名次。这样三年一度的大比才算结束。

    殿试之后录取的进士,前期分为三甲,后来又分为五甲,和现在的扩招有点类似。一二甲为进士及第,三四甲为进士出身,第五甲最差,也算同进士出身。各名次排定,就要进行唱名赐第了。届日,皇帝带着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和相关大臣们来到崇政殿(宋神宗之后为集英殿),殿试后封好的试卷放在御座旁,专门有官员按照事先拟定好的名次依次拆开试卷,交给中书侍郎和宰相观看。于是两人同观试卷,照字唱名,逐个宣布当科进士,这就是唱名,也叫‘传胪’。皇帝也有亲自唱名的,赵光义就亲自干过这特别嘉宾的活,以示对进士们的恩宠。那外面的学子怎么知道自己的名次?韩琦就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东华门名唱方为好男儿’,东京城东华门这个地方就是用来公布成绩的地方。

    科举考试后,进士们还要吃一顿饭,也就是皇帝的赐宴,也就是琼林宴,南宋在礼部贡院里赐宴。还要谢一次恩,叫谢朝,感谢自然要意思意思,最早的谢朝是要送银子的,每人足足的纹银一百两。皇帝财大气粗的,估计不太好意思,后来就不收这份谢礼了,改为让大家写一篇‘表’来赞美一下皇帝就算了。接下来还有庆典活动,包括祭拜孔子、孟子等天下读书人的圣贤先师,进士们互相团拜分个尊卑长幼,还得立题名碑石,造同年小册子等等,相当的热闹。

    之后就是正式的赐官了,大宋朝,科举进士的前四名基本上立马封官:状元最大,可以做到将作监丞(从八品)或大理评事(正九品),榜眼和探花也可以做大理评事或者到地方去干个文秘工作锻炼锻炼,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秘书长。剩下的一甲进士及第这全有官职,好的时候甚至直接去当知县,也下各等也能分到个工作。只有第五甲要‘守选’,也就是等着考核,考核通过有了空缺才能正式工作。

    从进士出身当上的官,升迁很快。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吕蒙正中状元,他六年做到副宰相(参知政事),十一年做到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现在的*****,当时他才42岁,简直如同坐上了火箭。而且大宋朝的公务员中进士绝对占大多数,宰相和副宰相更几乎十有八九都是进士。

    再谈一谈当官后的福利,先说一说假期,过去可不是像我们现在实行双休,人家是十天一休(唐宋,秦汉是五天休一天,称作休沐,就是休息沐浴,放大家回家洗个澡),叫旬休,即每旬有一个休息日,每月十日,二十日,三十日(遇到小月则为二十九日)休息,记住,过去是按农历计算的,没有三十一天。

    这样看似乎休息日有些不够,那说说其他的节日,上元(元宵节)、夏至、中元(七月十五)、腊八节都是三天。正月初七人日,二月初一中和节,春分,春社(为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戍日)等十七个传统节日和节气,加上十月一日授衣日(就是给官员们发放棉袄--工作服冬装的日子)都是休一天,总共全年可休息八十七天。到宋徽宗赵佶时整整达到了一百多天。婚假,自己结婚九天,兄弟姐妹和儿女结婚五天,堂兄弟姐妹三天,堂侄(女)两天,堂侄孙(女)、曾孙(女)一天。

    丧假则有点不太人性化,丁忧守孝三年,不用上班,却没有工资拿。武官也至少有百日假期,上不上班随便。

    病假:感冒小病自然必须得坚持上班,下午一般不用上班,上午应该能坚持下去。病得实在严重,就必须得‘寻医’了,直接给一百天,还带薪的。一百天没治好,没关系,可以续假,接着治疗,只不过这次不带薪的。

    事假,北宋没什么限制,大家可以随便请假。南宋高宗有了限制,三年可以累计请假两个月,两年可以请假一个月,但一年内不准请假,有点像现在的年假制度。

    除了这些人生大事,上任之前有任假,毕竟长途跋涉的可不像现在飞机,火车几天就到,定期还有探亲假,这根据远近程度来规定假期,皇帝生了皇子、娶了妃子一高兴也会放假,功臣立下大功、将军凯旋之日难保不一起庆祝庆祝。

    薪酬:根据元丰年间标准,文官中等级最高的开府仪同三司月入100贯;特进为90贯;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60贯;一直到最低等级的从九品承务郎差距有点大:7贯。这只是寄禄官的标准。(寄禄官,宋代的一种官阶,有官名有待遇,但没有实际职事)其实真正的大官开工资根本不受这个限制,比如王诜曾经的节度使每月就达到过400贯,宰相300贯,枢密使(现在的军区总司令)、参知政事为200贯。

    在京官员,除了本俸(基本工资),还有其他名目繁杂的额外收入和补助,其中最重要的是添支,也叫职钱、贴职钱,有正式工作职务的。这份工资一般很高,比如开封府尹每月有100贯,至少也有80贯,就连正九品太常寺奉礼郎也有十六贯,比他的基本工资(八贯)整整高了一倍。这是在京官员的额外工资,对于那些不在京的官员,分职田,根据职务的高低和管理州县的大小配给相应面积的土地,从中分租金,获得粮食或者变现。这等于给有职事的官员们加了双薪,和未‘出官’的确实差别有些大。

    在职公务员还有米、面、养、随从伙食费、马匹草料、酒、茶、炭、误餐费、茶汤钱等各种补贴,这些是制度性的,绝不是想给就给。大宋朝完全是在高薪养廉。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