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zw69.com,乱世栋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为官(流外官)。

    在新的职位上进行历练,为期一到三年,只要历练表现合格,就能“入流”,即成为流内官。

    这里所指的“吏”,不是贱吏,而是佐吏级别的吏。

    三吴地区的郡县佐吏,多为寒人子弟(小地主出身),多有宗亲,在地方上关系盘根错节。

    只要让这些人有了盼头,并且切实吃到“甜枣”,那么为了好不容易获得的机会,就会配合朝廷的“检籍”、“检地”。

    如此一来,反抗的情绪就会缓和。

    而引入一些寒族子弟为流内官,可以让李笠获得更多的支持,将来就能以许多寒族出身的官员,构建起一支相对忠诚的官僚队伍。

    李笠说:“这主意不错,但有局限性,等同于是给三吴地区的福利。”

    张铤回答:“特事特办,一切,为了能顺利检籍、检地。”

    李笠反问:“那别处呢?这个权宜之计,还是有局限性,应该给各地寒族子弟,以绕过九品中正制,入仕做官的机会。”

    “明公是说...是之前提起的定期考试选拔?”张铤来了兴致,因为李笠如今是丞相,所以他对李笠的称呼,变成了“明公”。

    李笠点头:“考试选拔,国子学就实行了许多年不是?而且据说高家的齐国,也曾在州郡召集学子入京考试,考试合格者有任用,这招数可不新鲜。”

    他说到这里,笑起来,“但国朝的国子学考试制度,黑幕重重,你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张铤也笑了笑。

    他作为昔日的“替考”,当然知道国子学考试选拔制度的各种黑幕,但是,这不是制度的错,是人的问题。

    制定制度的人,带头违反制度,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制度沦为笑柄,这可不是制度的错。

    “明公,虽然士族子弟多有滥竽充数者,但总体而言,才学出众者还是很多,若论考试,寒族子弟,可考不过他们。”

    “若将考试选拔制度,从国子学放大到各地,恐怕,最后脱颖而出的,绝大多数是士族子弟。”

    张铤的担心很现实,如今,大部分学问被士族垄断,甚至只有士族家里才有大量书籍可以翻阅。

    寒族子弟要靠考试来和士族子弟竞争,是争不过的。

    但李笠有了个主意:“你有没有想过,考试成绩,分两榜,分别排名?”

    张铤闻言一愣,随后想到了:“明公!莫非是..士榜、庶榜?分榜取士?”

    “没错,士族一榜,庶族一榜,用不同的考卷,难易度不一样。”李笠又笑起来,这灵感,来自明代的科举“南北榜”。

    “你想想看,庶族子弟不用和士族子弟交锋,难度自然就小不少。”

    “黄金和黄金在一榜,青铜和青铜在一榜,这叫战力匹配。”

    “而一般的士族子弟,不需要入国子学读书,也可以有机会通过考试选拔,入仕。”

    “考试可分..譬如三级..姑且按两级算,初级考试是州内考试,不设门槛,只要是良民,就可按户籍上士、庶身份报名,参加初级考试。”

    “通过了初级考试,可以参加第二级考试,即到京城,参加尚书省省考,榜上有名者,便可入仕。”

    “黄金考生相互竞争,决出的前..譬如前五名,入仕,起步流内清官,至少二班,具体官位,由皇帝亲自来定,其他落榜者,下次再考。”

    “青铜和青铜竞争,决出的前十名入仕,起步流内官,一、二班,官位,同样由皇帝来定,其他落榜者,也是下次再考。”

    “你想想,只要考中了,榜上有名,就可以当流内官,这可是多少寒族子弟在仕途挣扎一辈子,都得不到的成就?”

    “这种两榜考试制度一出来,士榜的竞争必然比庶榜的竞争激烈,你信不信无论士、庶,都为之疯狂?”

    张铤面露喜色,不住点头,李笠又说:

    “两榜定期考试选拔制度,若真的实行,你觉得那些庶族地主,还会改户籍,变成士族么?”

    张铤笑起来:“肯定有不少人要改回来!士族户籍可以免税是不假,可比起当官的机会,那又算什么?”

    “一个家族,若子弟靠着考试入仕当了官,那整个家族就有希望了!区区免税,算得了什么?”

    “若户籍是士族,他们的子弟参加考试,就得和士族精英子弟竞争,哪有出头之日?”

    张铤越说思路越开阔,他作为当年国子学的“替考”,本身才华横溢,奈何因为身份,无法入国子学读书,更不可能参加考试去当官。

    现在,李笠提出的这个构思,让他眼前豁然开朗:

    既然要收买寒族(庶族)地主人心,甚至收买一些较低门第士族的人心,这样的制度化两榜定期考试选拔制度,简直是巨大的“甜枣”。

    软硬兼施之下,或许,等“检寺”(整顿寺庙)之后便开始的“检地”、“检籍”,能顺利的实行。

    李笠当然不会忙碌乐观:“构想是构想,实行起来,却不一定理想,但是,我觉得可以实行,哪怕需要在实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这个任务交给你,如何?”

    张铤大喜过望:“定不辱命!”

    李笠点点头:“此事不能急,要考虑好方方面面,考试选拔制度,国子监实行了几十年,在其基础上改良,比较稳妥。”

    “制度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执行者,以及监察制度,以避免出现替考等考试黑幕。”

    “不过呢,我会放出风声,让朝野内外,有个接受过程,若真要实行、试行,少不了群策群力,参与进来、出谋划策的人,不会少。”

    “各种非议也不会少,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